大明话事人 第295(1 / 3)
“林君向来不拘礼法,应该不会生气的吧?你求亲时答应过的,要帮我当上大明的李清照。”
“不生气。”林泰来安详的闭上了眼,自己选的妻子,含着泪也要娶了,这大概就是政治联姻的无奈吧。
王十五让开了地方,退到了墙角去,十几个兵马司的兵卒一拥而上,连林大官人和软席一起抬下了楼去。
楼外路边的路边的观众纷纷注目,总感觉这帮兵卒像是抬着一头身躯庞大的猛兽。
好汉武松十八碗酒打死了猛虎,林大官人十八碗酒把自己变成了被抬走的猛虎。
由此可以推测,林大官人酒量不如武松,要是被这样一路抬到察院,那可就真称得上招摇过市的显眼包了。
所幸王御史比较人性化,也可能是害怕被事后报复,等下了楼后,就将“醉酒”的林大官人塞进了轿子里。
这样起码没有那么醒目了,林大官人是想成为传奇的,又不是想沿街出丑的。
楼上的王十五踮着脚,在靠近轩窗的墙壁上,提笔就开始写字。
写完了后,王十五也一步三回头,恋恋不舍的离开了。
外面观众目送林大官人被抬走后,那些识文断字的人立刻也登上了太白楼二楼,去看墙壁上的文字。
只见得题目是《太白楼别林君》,正文是:
“李白骑鲸天上去,独留飞阁切昭回。
百代光阴悲过客,五陵烟月忆仙才。
檐前岱岳连辽海,窗里中原入楚台。
鳷观龙宫回首尽,浮云休拟日边来。”
不用过多解读,稍有文化的人只看第一句,也能看出点门道。
李白喜欢醉酒,林大官人今天也醉酒?
李白喝多了后骑鲸走了,林大官人喝了多后宛如猛虎横卧被抬走了?
所以这算是用李白的典故来比喻林大官人吗?
反正太白楼的掌柜冲了上来,一边驱赶不吃饭喝酒的穷逼闲人,一边指挥着伙计,用纱笼把墙壁上的诗文保护了起来。
(本章完)
------------
这章推迟到明天
新阶段剧情的细节构思还不完善,估计今晚写不完了。推迟到明天两章。
另外王十五突然高调抢风头,也是有原因的,往下看就知道了。
------------
仁义爱人之道
被八抬大轿给抬到西城察院后,林大官人瞬间就清醒了,主动从轿子里跳了下来,在正堂外面的院落里活动着腿脚。
他刚才一直躺着瘫着装醉不醒,一动不动的也是很累人的。
奉命押解林大官人的兵马司万国光立刻就紧张了起来,活动腿脚是不是准备开打的节奏?
万国光身绷得紧,死死盯着林大官人。生存还是毁灭,这是一个问题。
万一林大官人再来个打出西城察院的剧目,自己应该扮演逃兵还是烈士?
林大官人浑然不知周边其他人的剧烈心理活动,等活动开了后,就听到巡城王御史传令升堂,便溜达着上了堂。
王御史已经在公案后坐稳,但看到林泰来吊儿郎当、满不在乎的模样,再次感觉自己这主审官的威严受到了挑衅。
更气人的是,今天审判结果还不是他说了算的。本质上,他就是一个坐在这里听林泰来狡辩的工具人。
王御史象征性的拍下了惊堂木,大喝道:“林泰来!上月你擅自闯入诚意伯刘府,殴打四十六人!可知罪否?”
林大官人学着民间口吻,像模像样的辩解道:“回禀王青天,此事另有两点端详,王青天不可不察。
其一,闯入刘府之前,在下曾遭受厂卫官校围攻,疑似与刘家有勾结!
后来这些厂卫官校皆被万岁爷治罪,并发配边镇,可见其中是非。那么与官校勾结之刘家,是非又如何?
其二,先前御前议事时,曾经议论到我和诚意伯府之事,当时有人用了互殴这个词。
而万岁爷对互殴的说法并没有明确否定,由此可见,圣意也是视为互殴。
正所谓君无戏言,在下与刘家之事,也只能定性为互殴。”
王御史感觉听不下去了,又强调道:“刘府有多达四十六人受伤!”
林泰来答话道:“出于孔圣人的仁义爱人之道,我愿意为刘家每位伤员支付汤药费一两,共计四十六两。”
王御史气极反笑的说:“你这个被告倒是一厢情愿,刘家缺你那四十六两银子么,如何能答应伱的条件?”
林泰来仍然毫不在乎的说:“那就烦请王青天亲自将这个结果告知刘家,并做好解释工作。
只要王青天解释得力,能让刘家明白事理的话,自然就会息事宁人的。”
王御史忍无可忍的再次拍下惊堂木,怒道:“你说得轻松!
闯进别人家里打了几十人,赔几十两银子就想结案,你真不知道有多难办?
↑返回顶部↑